close

古普度橋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人民港排旱設施,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七星劍橋始建於清,後經過數次改建,基本保持原貌。始建於民國,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改造的新橋港橋。均為王斌 攝本報訊(記者 王斌 通訊員 胡朝楠)“曉得不,過去人們過這個橋,文官下橋,武官要下馬呢。”昨日,岳麓區坪塘街道觀音港村文物員黃亮爹對一位騎車過普度橋的騎友說。曾國藩墓葬坪塘眾所周知,但鮮為人知的是該街道範圍內還有被列入長沙市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14座橋梁,其中不乏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橋梁。
  三百年古橋仍基本保持完好
  記者在坪塘觀音港社區一處田野中看到,一座麻石拱橋靜卧在小河上,橋身長滿了青草。近看其麻石拱圈保護得相當好,但橋台兩側的麻石脫落不少,漏出裡面其他材質的石塊。據黃亮爹介紹,此橋名為普度橋,始建於明末,是坪塘官道的組成部分,至今有約三百年曆史。橋上原有護欄,橋頭有廟,一般的文武官員過橋均要下轎、下馬。居民陳學軍回憶,舊時的普度橋上及兩側,每逢端午即人山人海,“劃龍船、呷包子”是當地民俗,小孩們喜歡擠在橋上看河道中的龍舟比賽。
  普度橋扼守的古觀音港,舊時為附近五鄉一鎮的經濟中心,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仍然通航,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仍然為大型集市,有麻石古街。但到今天,港口、古街已成為遺跡,此地有近千年曆史的包公廟,目前僅存石獅、石馬、石羊。看到一座石獅躺在溝渠里,一位騎友踩了石獅一腳,被黃亮爹連聲制止。
  工程建設為文物橋讓路
  “這一帶古橋還多著呢!”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記者步行了500米後又發現了節蓮橋。橋面由6塊長麻石拼成,兩跨,中間有一個麻石砌成的橋墩支撐。據介紹,這座看上去蠻親切的橋就是清代橋梁。記者繼續向西前行2公里後,一座有些年代的石板橋再次進入眼帘。採訪當地老人劉樹銘得知,這是長沙市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人民港排旱設施。附近正在施工的是人民港涵閘及泵站工程,建設方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將工程方案進行了調整,保留了這座始建於民國、改建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橋梁。
  再步行約3公裡外,記者還找到了七星劍橋。據當地介紹其原為清代所建麻石橋,新中國成立後經改造,至今仍能通行小型車輛。沿七星劍橋西行,記者無意中找到兩座古橋及烏龜亭,其中一座經附近幾位老人反覆確認,確定為舊時有名的荷家壩橋,始建於清。
  記者查閱資料及採訪得知,坪塘有很多古橋、古河道以及新舊水利設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長沙城區新增加313處文物點,其中嶽麓區占124處,包含坪塘範圍內的七星劍橋、普度橋、節蓮橋、新橋港橋、人民港排旱設施、荷家壩橋、寶糧橋、廖家橋、曾家橋、顏家橋、芝字港村泉壩橋、羅陂河古橋、望岳橋、靳江河橋等14座橋梁。古橋、村落正成為坪塘一大鄉村景觀,吸引著騎友們來訪古尋幽。  (原標題:14座文物橋驚現坪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qhgggoz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